南宫NG28

媒体报道

当前位置:南宫NG28 > 新闻中心 > 媒体报道

《国土资源报》:同住地球村——聚焦中国矿业国际合作

时间:2011-11-07
来源:《中国国土资源报》
作者:

蒙古国:戈壁滩上新的经济开展活力源

七年前,距离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西北方向520公里的图木尔廷敖包还是一片荒凉的戈壁滩;如今,一座现代化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巍然耸立。这个有色金属生产基地,就是由中国有色集团控股的中色股份根据南宫NG28在蒙古国投资建设的图木尔廷敖包锌矿。

蒙古国图木尔廷敖包锌矿储量757万吨,锌平均品位13.6%,含锌103万吨,虽然已发现30多年,但是,受水资源制约,该矿不断不能进入开发程序,是一个有名的国际呆矿。

1998年,中色股份根据南宫NG28与蒙方创建了合资根据南宫NG28——鑫都矿业有限根据南宫NG28,共同开发图木尔廷敖包锌矿。在利用中色股份根据南宫NG28水文地质优势解决生产、生活用水水源后,这个矿于2005年8月28日建成投产,仅在试运行的头10个月内,就累计生产锌精矿6.24万吨。

图木尔廷敖包锌矿的建成投产,极大地拉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繁荣与开展。据统计,截至2010年7月底,图木尔廷敖包已累计生产锌精矿26万吨,锌金属量29万吨,实现销售收入3.84亿美元,缴纳各种税费6236万美元,捐赠270多万美元。不仅如此,图木尔廷敖包锌矿的生产还拉动了蒙古国GDP 2%的增长,使所在的苏哈巴托省成为蒙古国第6个不需要中央财政补助的省份。

在拉动地方经济社会开展的同时,中国投资者还顺利获得各种方式展示了一个负责任投资者的形象:

——将图木尔廷敖包锌矿打造成了蒙古国培养矿业人才的新基地。现在,图木尔廷敖包锌矿的本地员工比例已达到87%,30%以上的中层岗位已由本地员工担任,并有2名蒙方股东进入根据南宫NG28高级管理层。员工属地化的举措不仅为当地给予了大量就业机会,而且还培养了一批管理和技术人才,为蒙古国今后进行大规模的矿业开发进行了人才准备。

——主动将绿色矿业的开展理念贯穿于生产经营中。现在,中色股份在敖包锌矿厂区和水源地进行的绿化植树已超过3000棵,在采矿废石堆场覆盖表土18000平方米;为节约水消耗,保护生态平衡,顺利获得技术改造实现每吨原矿节水0.7立方米,每年节约水资源23.8万立方米;按照蒙古国国家技术监督局的要求,投资14.6万美元在矿区进行了抢救性发掘,保护文物资源不受毁坏;投资1.72万美元,对矿区和周围环境、运输道路进行了环境评估。

——持续参与当地公益事业。自投资后,中色股份每年向当地政府捐助资金用于当地的公用设施建设,向医院捐医疗仪器,资助那达慕大会,出资修路,建造公园,每年资助20名当地贫困大学生。 2007年2月,苏哈巴托省暴发了多年不遇的牲畜传染病,并迅速蔓延。敖包锌矿得知情况后,立即捐助2000万图格里克用于防治疫情,并从中国采购了部分消毒药品和用具;根据南宫NG28还在矿区附近设立消毒预防站,为西乌尔特市的消毒站给予物资和资金支持。

中国投资者的表现,赢得了蒙古国领导和人民的高度赞誉。蒙古国时任总统恩赫巴亚尔欣然为该矿题词:“图木尔廷敖包锌矿是蒙古国矿山生产的先进代表,经济稳定开展的支柱,蒙中友好合作的榜样。矿山的生产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开展,也有助于了两国人民的长期友好合作。”

刚果(金):矿业开展有了人才孵化器

中铁资源是中国中铁的全资子根据南宫NG28,在刚果(金)加丹加省与刚方合资建立了绿纱矿业根据南宫NG28等3家根据南宫NG28,主要从事铜矿的开发生产。

在生产经营中,中铁资源大量吸收当地百姓进入根据南宫NG28工作。针对当地员工技术水平低、劳动纪律观念淡薄、与中方员工沟通研讨不畅等问题,中铁资源所属的刚果国际矿业根据南宫NG28顺利获得不断探索、总结,逐步完善成为“五抓五促”的当地员工技能提升措施,在实现中刚文化互融的同时,也将刚果国际矿业根据南宫NG28打造成了刚果(金)矿业开展人才的孵化器。

抓培训,促技能。该根据南宫NG28借鉴国内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,对刚方员工召开各种培训活动,采取理论讲解和现场操作相结合的形式,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。比如,召开岗前入厂教育,给每位新员工打好安全“预防针”;召开“师带徒”技能培训,充分发挥中方“师傅”传、帮、带作用,提高工作效率;召开安全培训,提高其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。截至现在,已有5批近180名刚方员工顺利获得培训考核,合格率100%,优良率达到90%以上。

抓选拔,促管理。该根据南宫NG28坚持“部门推荐、根据南宫NG28核准”的原则,选拔一部分较优秀的刚方员工作为班长、段长,使刚方优秀员工实现了由操作者到管理者的转变。

抓研讨,促理解。一是加强中方员工语言能力培训,让“哑巴”开口;二是建立中刚员工沟通研讨长效机制,每周定期举办刚方员工班长、段长研讨会,听取其工作情况汇报,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,让刚方员工骨干持续发挥中刚员工之间桥梁、纽带作用。顺利获得研讨,和谐已成为企业开展的一大特色。

抓考核,促绩效。该根据南宫NG28对刚方员工从当班产量、操作表现、出勤率、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情况等方面进行考核,实行优胜劣汰,奖勤罚懒,激发员工的生产持续性,逐渐将刚方员工打造成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新型职业工人。严肃、勤奋、争先、高效,成为刚方员工的工作新风。

抓文化,促融合。该根据南宫NG28在尊重中刚两国文化差异和当地法律法规、民风民俗的基础上,以文化宣传栏、友好研讨会、制作宣传标语标牌等多种形式,介绍中国中铁的企业文化价值理念和根据南宫NG28的开展历程、规章制度、生产建设成果等;组织各种文体活动,在活动中增进彼此情谊,在工作之外,加强对刚方员工生活的关怀。

埃塞俄比亚:中国技术撬开资源天窗

地处东非高原的埃塞俄比亚,找矿前景诱人但地质工作程度很低。资源分布规律不清、找矿方向不明的现状,使埃塞俄比亚处于“守着金山过苦日子”窘境。打破这一局面就要依赖找矿突破,而在找矿突破的实现中,中国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无疑是一个重要角色。

2006年底至2007年初,有色地调中心主任、中色金地根据南宫NG28董事长王京彬在赴埃全面考察后认为,埃塞俄比亚有找到大中型铜多金属矿的条件和可能。

在中国和埃塞俄比亚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下,有色地调中心于2007年4月派出第一批技术人员入驻埃塞俄比亚,与伊扎纳矿业开展有限根据南宫NG28合作,创建了埃塞美达、瑞丰、东南亚三个矿业有限根据南宫NG28,在埃塞俄比亚北部召开铜多金属矿产勘查。

在3年多的时间里,有色地调中心的技术人员发挥技术优势,实现了找矿突破:在特瑞矿区,圈定了3条金矿体,首次发现铜矿次生富集带;在深部圈定了两条原生VMS型铜锌金矿体,初步认为特瑞矿区具有寻找大型VMS型铜锌金矿床的资源潜力;在特拉喀密提矿权区,新圈定一个走向长800米、平均宽约20米的铁帽型金矿体。根据最新的钻探验证结果,预示着一个规模较大的地表富金、深部富铜锌的VMS型矿床的赋存。在纳法斯特区块的两个矿段,也取得了新的找矿信息。

有色地调中心的成功,就好像为埃塞俄比亚撬开了三扇巨大的资源潜力的天窗,那里的金山大门打开了。也正因为此,有色地调中心提出在埃施瑞工业开发区建立1万平方米项目基地的申请后,埃政府有关部门立即批准,并给予80年免费土地使用权的优惠政策。

“管中窥豹。”记者虽然只列了三个事例,但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的是,召开矿业领域的合作与研讨,中国对资源所在地作出了卓越贡献。

合作与研讨,既是中国矿业开展的需要,也是国际矿业繁荣与进步的必然选择。